被引排行
防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曹思思;史磊;孙佳琳;孟祥才;防风药用历史悠久,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材之一。防风中化学成分主要为色原酮、挥发油、香豆素等活性成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药理活性。对近年来国内外防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对未来研究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中药防风的深度开发和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槲皮素的研究进展
孙涓;余世春;<正>槲皮素是一种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化学名为3,3’,4’,5,7-五羟基黄酮,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及很高的药用价值。槲皮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叶、果实中,已知有100多种中草药中含有槲皮素,如槐米、槐花、丹皮、菊花、田基黄、车前子、桑寄生、仙鹤草、杠板归、绞股蓝、山楂、贯叶连翘、菟丝子、银杏叶、刺五加、白花蛇舌草、鸡冠花、鱼腥草、余甘子、三白草、番石榴叶、蜜柑草、紫花地丁、垂盆草等。槲皮素不仅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其药理作用也很广泛,它具有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还具有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降糖降压、免疫调节及心血管保护作用等。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槲皮素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薏苡仁镇痛抗炎抗血栓形成作用的研究
张明发,沈雅琴,朱自平,王红武i.g薏苡仁75%醇提物5和10g/kg,对抗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和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足跖肿胀,轻度抑制乙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具有弱的镇痛作用,表现为延长热痛刺激甩尾反应潜伏期,但不显著减少扭体反应次数。i.g3和10g/kg时延长电刺激大鼠颈动脉引起的血栓形成时间和凝血时间,但不延长PT和KPTT。
白芥子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李小莉;张迎庆;黄通华;目的研究白芥子醇提物对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醋酸(HAc)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试验,研究白芥子的抗炎作用;热板法和扭体实验研究白芥子的镇痛作用。结果白芥子醇提物能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延长小鼠痛反应时间,减少扭体次数。结论白芥子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
干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加工炮制研究文献分析
龙全江;徐雪琴;<正>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干姜性热,味辛;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能;临床上主要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干姜具有镇痛抗炎、抗肿瘤、抗溃疡、抗缺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多种药理作用。干姜产地加工、炮制方法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均有一定影响。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干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加工炮制研
鸡血藤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王春丽;潘春柳;姚李祥;黄雪彦;余丽莹;鸡血藤为临床常用中药材,来自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茎,具有补血、活血、通络的功效。临床常用于妇科疾病、血液系统疾病、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和改善恶性肿瘤等症的治疗,尤其对贫血等疾病的治疗。对鸡血藤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桔梗的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金欣;陈勤;<正>中药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根。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辛、平,归肺经。有宣肺祛痰、排脓消痈之功,适用于咳嗽痰多,或咯痰不爽、胸膈满闷、咽痛嘶哑及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等。桔梗是临床上常用的止咳化痰平喘中药之一。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外,桔梗还被广泛用于慢性咽喉炎、感冒、音哑声带息肉、鼻窦炎、肺梗塞、肺脓肿、肺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