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与饲养

  • 王屋山野生黄精组培快繁体系建立研究

    郑婷婷;田瑞昌;冯朝晖;牛燕燕;孙改格;边景景;李冰;陈丽;

    目的 建立王屋山野生黄精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方法 以王屋山野生黄精种子无菌萌发的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的诱导和增殖以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 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6-BA 2.0 mg/L+NAA 0.5 mg/L+2,4-D 1.0 mg/L+TDZ 0.5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9.0%;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4.0 mg/L+NAA 0.2 mg/L+TDZ 0.4 mg/L,不定芽诱导率为98.2%,平均每块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个数为7.5个;增殖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2 mg/L,增殖倍数为6.3;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IBA 1.0 mg/L,生根率为80.6%,平均根数为5.5条;炼苗移栽后成活率为93%。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以黄精种子为外植体的组培快繁体系,为黄精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2025年05期 v.39;No.20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4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资源与鉴定

  • 基于熵权法的灰色关联法-TOPSIS法对不同产地远志的品质评价

    宋思蒙;刘文婷;龚莉;丁光生;杨志;马亚团;

    目的 利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法-TOPSIS法建立远志的质量评价模型,对不同产地远志的品质进行研究。方法 对6个不同产地远志的表观性状和内部质量进行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远志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远志表观性状和内在质量之间的联系,通过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合灰色关联法-TOPSIS法综合评价不同产地远志的品质。结果 不同产地远志各项指标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且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差异,细叶远志皂苷在山西运城中的含量最高;远志吐酮Ⅲ在甘肃平凉中的含量最高;3,6'-二芥子酰基蔗糖在陕西榆林中的含量最高;远志酸在河南三门峡中的含量最高;远志皂苷元在河南三门峡中的含量最高;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相关性分析表明,远志部分有效成分的含量能显著影响表观性状,尤其是远志吐酮Ⅲ对远志的总色度值、厚度、颜色、抽心率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远志吐酮Ⅲ的含量越高总色度值越低、厚度越薄、颜色越浅、抽心率越高;综合分析表明陕西榆林远志评分较好。结论 基于熵权法的灰色关联法-TOPSIS法构建质量评价模型是一种对远志品质进行评价的相对有效的工具,为远志优质资源培育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39;No.206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药理

  • 基于COX-2/Nrf2/HO-1信号通路探讨野鸢尾黄素干预气道炎症并调控肠道菌群改善小鼠过敏性哮喘的作用机制

    吴珺;邹乃建;汪天青;王艺然;

    目的 探讨野鸢尾黄素通过COX-2/Nrf2/HO-1信号通路干预气道炎症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机制,为气道炎症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过敏性哮喘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 将SPF级雄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野鸢尾黄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建立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收集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进行炎性细胞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BALF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及IL-8的含量;HE染色法分析各组小鼠肺组织及肠组织病理状态;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COX-2、Nrf2及HO-1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16S rRNA测序法比较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野鸢尾黄素能够显著降低小鼠BALF炎性细胞比例;显著下调BALF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显著改善小鼠肺组织中炎性浸润、调节气道重塑;显著改善肠道组织结构、降低炎性浸润;显著上调肺组织中Nrf2、HO-1蛋白的表达,下调肺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降低,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与模型组相比,野鸢尾黄素高剂量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肠道微生态得以改善。结论 野鸢尾黄素对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调控COX-2/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同时野鸢尾黄素干预后,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其与炎性反应的改善可能存在关联。这一发现为过敏性哮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2025年05期 v.39;No.206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9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隐丹参酮-人参皂苷Rg3联用抗黑色素瘤转移的协同效应研究

    朱紫妍;周轶骁;邹珏瑶;潘燕红;陆茵;陈文星;

    目的 基于免疫抑制微环境,探究隐丹参酮-人参皂苷Rg_3协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C57BL/6N小鼠中分别构建原位移植瘤模型和肺转移模型,灌胃给药,并进行动物活体成像拍照,免疫组化检测CD8~+T细胞等免疫细胞数量,ELISA检测IL-10、IL-12、TNF-α、IFN-γ的变化。体外构建T淋巴细胞-B16F10共培养体系,流式细胞术检测隐丹参酮-人参皂苷Rg_3联用对T淋巴细胞杀瘤作用的影响。结果活体成像结果显示,在小鼠肺转移模型中,隐丹参酮-人参皂苷Rg_3联用后,肺转移灶显著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小鼠肺转移灶上具有更多的CD8~+T细胞,原位瘤上则并没有显著性差异。ELISA结果显示,给药后,小鼠血清中IL-12、TNF-α、IFN-γ等炎症因子显著上升,IL-10显著下降。体外共培养实验表明隐丹参酮-人参皂苷Rg_3联用可诱导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刺激CD8~+T细胞的分化成熟。结论 隐丹参酮-人参皂苷Rg_3并非直接作用于CD8~+T细胞,而是通过激活体内的树突状细胞诱导CD8~+T细胞的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

    2025年05期 v.39;No.206 1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6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成分与质量

  • 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不同产地黄芪质量差异

    周珂;朱慧敏;苏嘉彧;张影;倪亮;姚毅;刘史佳;

    目的 建立黄芪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不同产地黄芪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甘肃、内蒙古、陕西15个产地黄芪的指纹图谱。利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并运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 15个产地黄芪HPLC指纹图谱共匹配到15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出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黄芪甲苷5个色谱峰成分。HCA将15个产地黄芪分为3类;PCA结果提示不同产地间黄芪质量差异较大;PLS-DA筛选出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4个差异成分。结论 确定了黄芪标准汤剂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4种指标成分是评价不同产地黄芪质量差异的标志性成分,可以为黄芪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5期 v.39;No.206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7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的不同基原鬼针草药材化学成分研究

    石国丽;范建伟;李蔚群;周冰;肖杰;石基剑;关永霞;

    目的 对不同基原鬼针草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性分析鉴定,并比较彼此间成分差异。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利用Xcalibur 4.2分析软件,并结合对照品、文献数据、质荷比及二级质谱裂解碎片信息,对婆婆针、白花鬼针草、金盏银盘和鬼针草基原药材进行成分鉴定,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婆婆针中共鉴定出40个化合物,包括氨基酸类6个、黄酮类20个、有机酸类13个、其它类1个;白花鬼针草中共鉴定出44个化合物,包括氨基酸类7个、黄酮类22个、有机酸类14个、其它类1个;金盏银盘中共鉴定出31个化合物,包括氨基酸类3个、黄酮类14个、有机酸类13个、其它类1个;鬼针草中共鉴定出43个化合物,包括氨基酸类6个、黄酮类22个、有机酸类14个、其它类1个。当聚类距离为5时,不同基原鬼针草药材可分为3类,白花鬼针草和鬼针草聚为一类,其余各聚为一类。结论 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可实现对不同基原鬼针草药材化学成分的快速、准确地鉴定,能够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5期 v.39;No.206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制剂与工艺

  • ROS响应型甘草次酸修饰的索拉非尼/去氢二异丁香酚胶束的制备与评价

    杨苏瑀;李淑彤;孔亮;于洋;张会宗;

    目的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活性氧(ROS)响应型甘草次酸修饰的逐级靶向胶束,共同递送药物索拉非尼和去氢二异丁香酚,评价其体外靶向性和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筛选ROS响应型甘草次酸修饰的索拉非尼/去氢二异丁香酚胶束(TK-GA-Sof/Deh-Ms)的最优制备工艺,并评估其外观、粒径和包封率;进行储存稳定性、稀释稳定性以及冻干粉复溶稳定性考察;利用荧光显微镜与流式细胞术研究体外靶向性;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染色和活/死细胞染色法分析毒性作用。结果 优化处方为:Soluplus 80 mg、TPGS1000 20 mg、索拉非尼2.3 mg、去氢二异丁香酚1.6 mg,水化温度为40℃,处方量为5 mL。TK-GA-Sof/Deh-Ms粒径为(70.67±1.09)nm,包封率为(95.35±4.24)%,物理稳定性良好,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靶向性能和抗肿瘤效果,IC_(50)为(13.53±0.45)μmol/L。结论 制备的ROS响应型甘草次酸修饰的Sof/Deh逐级靶向胶束,可应用于后续抗肿瘤研究。

    2025年05期 v.39;No.206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2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合欢花总黄酮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乔金为;陈陈;张贺廷;徐倩;鲍学梅;高晓明;谢若男;左亚锋;蔡明;

    目的 优化超声波法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合欢花总黄酮工艺,并对提取总黄酮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以低共熔溶剂为提取溶剂,超声波法辅助提取合欢花总黄酮,分别改变低共熔溶剂的种类、摩尔比、液料比、含水量、超声温度及时间。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确定单因素最佳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设计优化最佳提取条件,再用HPLC测定槲皮素、槲皮素苷、异槲皮苷的含量,探究不同低共熔溶剂对合欢花中指标性黄酮提取的差异。通过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评价不同浓度合欢花总黄酮抗氧化能力。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氯化胆碱-1,2-丙二醇(摩尔比1∶3)和水比例为(3∶1),超声时间为37 min,温度为65℃,提取溶剂与药材质量比(35∶1)黄酮提取率为4.15%。HPLC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氯化胆碱-1,2-丙二醇组合提取液中槲皮苷与槲皮素含量较高。在浓度为0.4 mg/mL条件下,合欢花提取物对DPPH·、ABTS~+的清除率分别达到79.02%和90.38%,清除率与槲皮苷基本保持一致,略低于阳性对照药(P > 0.05)。结论 建立了低共熔溶剂法提取合欢花总黄酮工艺,合欢花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随着总黄酮含量的增加而呈现浓度依赖性。

    2025年05期 v.39;No.206 51-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9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优选粉葛趁鲜加工工艺研究

    谢茵;田莹莹;戴迪;孟岩;曾慧婷;汪芳;邹超;彭兴义;李晶;

    目的 优选粉葛趁鲜切制工艺,指导产地趁鲜加工。方法 控制切制前不同含水量,以饮片切制过程描述、饮片的色度及性状等多指标确定最佳含水量,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切制规格(S1~S8)和干燥方式(S9~S15)的考察;建立HPLC测定粉葛中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等8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方法 ;结合饮片的加工时间、色度、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及总黄酮,优选粉葛趁鲜切制工艺,并与传统加工方式的饮片进行对比。结果 切制前适宜含水量约为80%;所建立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学要求,8种黄酮类成分线性关系良好;确定最佳趁鲜切制工艺为切制成12 mm块状、50℃鼓风干燥。与传统加工饮片相比,趁鲜切制饮片中总黄酮含量略高(P > 0.05),葛根素含量更高(P<0.05),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略低(P<0.05)但仍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且饮片性状、水分、总灰分等检查项达标。结论 粉葛药材产地趁鲜加工制成饮片,质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值得推广应用。

    2025年05期 v.39;No.206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6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中药

  • 4种化痰止咳类中成药治疗儿童支气管炎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高石曼;刘畅;刘璐;闫美兴;

    目的 比较小儿定喘口服液、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小儿肺热清颗粒、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治疗儿童支气管炎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及HTA机构官网,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4年12月。在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后,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或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9篇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25篇,临床对照试验4篇。结果显示,4种中成药治疗儿童支气管炎均有一定疗效。其中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临床普适性较高,在3岁及以上儿童中可负担性较好,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小儿定喘口服液日均费用中等,可能出现呕吐、恶心、轻度腹泻等不良反应。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在2岁以下儿童中具有价格优势,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小儿肺热清颗粒日均费用较高,可能出现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结论 本研究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未来应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同时加强经济性评价,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证据支持。

    2025年05期 v.39;No.206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9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补肾疏肝消癥汤治疗肝郁肾虚血瘀证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杜冰心;任玲;汪翠萍;张倩倩;高雅琼;戴明芮;王化省;

    目的 探讨补肾疏肝消癥汤对肝郁肾虚血瘀证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组OEM患者共62例,分别给予地诺孕素治疗(对照组,32例)和地诺孕素联合补肾疏肝消癥汤治疗(观察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CMSS)、IL-6水平、IL-10水平、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大小、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CMSS评分、IL-6水平、IL-10水平、CA125水平以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大小的降幅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 0.05)。随访3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疏肝消癥汤治疗OEM疗效确切,可减轻炎症反应,缩小病灶,降低CA125水平,临床应用安全,且减少复发。

    2025年05期 v.39;No.206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转录组学在药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中的研究进展

    孟兆平;于鹏程;王力扬;孟祥才;

    次生代谢产物是药用植物中药理活性的主要来源,其生态作用是避免和防护胁迫环境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增加物种的适应能力。外界胁迫能够影响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过程,影响药用植物的质量和产量。转录组学可以在整体转录水平上揭示药用植物响应胁迫的分子机制,对研究药用植物的抗逆性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转录组学为分析植物应答温度胁迫、水分胁迫、金属胁迫、盐胁迫和激素胁迫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综述该领域进展,以期为今后药用植物的抗逆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39;No.206 78-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3-乙酰泽泻醇B抗衰老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宇;石姗;

    23-乙酰泽泻醇B作为中药泽泻的关键活性成分,近年来研究表明其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调控脂质代谢稳态及促进细胞再生与修复等多靶点机制,在延缓整体衰老和血管内皮功能退化中展现独特优势。同时,现有证据表明其兼具抗肿瘤活性,提示衰老与癌变的共同分子路径也可能成为新型研究切入点。通过系统综述该成分的多维度抗衰老机制,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和临床转化评估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39;No.206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首乌种质资源及栽培研究进展

    丁万博;张宏静;张明;齐嫣然;李春材;陈春宇;

    何首乌为我国传统中药材,生则截疟解毒、润肠通便,制后补益精血、固肾乌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何首乌具有调血脂和抗衰老等作用,在保健领域开发潜力巨大。随着何首乌需求量的持续增长,其野生资源正逐渐枯竭。当前,仅贵州、广东、安徽、四川、河南等地区开展何首乌的人工栽培,且尚未形成规模。然而,关于何首乌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及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层出不穷。现对何首乌种质资源及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何首乌的生产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促进何首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5期 v.39;No.206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调控葡萄糖代谢干预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李锦鑫;秦凤霞;陈婉婷;张颖;许风国;张培;

    糖代谢主要是指机体对葡萄糖一系列复杂的利用和转化过程。肾脏在糖代谢中具备独特的生理功能,通过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作用以及糖异生途径,实现对全身血糖稳态的精细调控。糖代谢紊乱在多种类型的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包括急性肾损伤(AKI)、慢性肾病(CKD)与肾细胞癌(RCC)等。这些疾病危险因素多样、机制复杂,且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干预手段。近年来,基于糖代谢调控的中医药疗法在肾病治疗中受广泛关注。本文对肾脏中的糖代谢特征以及糖代谢紊乱在AKI、CKD及RCC等肾病中作用进行综述,系统总结了通过调控糖代谢干预肾病的中药策略,旨在为肾病治疗的中药创新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05期 v.39;No.206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投稿须知

    <正>《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高职高专成高院校学报类核心期刊(A)、中国职业高等院校期刊AMI综合评价职院刊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及国内多家数据库收录。本刊以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普及与提高并进的办刊理念,报道中药现代化研究新成果,打造与时俱进的学术交流平台。主要栏目设置有:栽培与饲养、资源与鉴定、药理、成分与质量、制剂与工艺、临床中药、文献研究、综述等。其中,“资源与鉴定”栏目是安徽省期刊特色栏目。

    2025年05期 v.39;No.206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药用植物名称:毛莨科植物芍药

    汪荣斌;

    <正>[拉丁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性味与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能与主治]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本刊长期征集药用植物照片。投稿要求:1.未经公开发表的原创照片;2.照片投稿至本刊,即视为投稿人同意将作品相关版权转让给本刊;3.照片一经采用,可赠送提供者当期期刊两本。

    2025年05期 v.39;No.206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